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综合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农名工调研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制在线

塑形铸魂 向美而行绵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时间:2023-12-03 来源:绵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云朵上的羌寨——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游客映着火光载歌载舞,感受着“乡村振兴很好的样子”。

  

  蜀道铁炉、仙游九湾。行走在游仙区铁炉村,幢幢特色夯土房点缀其中。凭借诗意田园风光,这里已成为远近有名的“网红”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委2023年一号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进程”。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中央有部署,省上有要求,绵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

  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到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从公共服务普惠可及,到宜业固本生活富足;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治理有序和美铸魂……绵阳的目标任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每一项工作都围绕人们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期许开展。

  □ 绵报融媒记者 李灵越

  农民的欢喜——

  ·现代生活·

  细心的人注意到,近年来,一大批从乡村走出去的人才带着对故乡的思念,带着资金、技术等回到老家,成长为带动一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何从大城市回到小乡村?除了乡情乡愁,逐步缩小的城乡差距就是答案。

  沿辽安路一路向北,乡村公路曲径通幽。借力优美的自然风光,安州区在桑枣、雎水、千佛等沿山乡镇着力打造民宿产业集群,过去无人问津的小山沟现在人气爆棚。

  “交通、基础设施更好了,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桑枣镇齐心村蝴蝶谷“遇见·栖心”民宿内,返乡创业青年肖婷婷正在为客人办理入住,“随着文化产业、景区道路、旅游设施配套等不断完善建设,我们及时‘嗅到’了商机,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愿意来这里度假、生活。”

  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一些乡村山青水绿,但交通不便,农特产品“养在深闺无人识”;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举家搬迁;有的老人为了找名医看病,提前一天进城……

  种种困难怎么破?

  绵阳精准发力,以统筹城乡兴“三农”为导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民生“短板”转变为发展“长板”。尤其是今年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以来,“路”“学”“医”等农村群众的急难愁盼事推进力度不断加大。

  在平武水晶镇青龙村通村公路上,旅游大巴、农用车等穿梭往来。这条新改建的乡村公路,让水晶镇到青龙村偏远村民小组的车程,由原来的数小时缩短至50分钟,青龙村的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也得以顺利出村。

  日前,在三台潼川古城萧公馆,绵阳市“名中医下基层”义诊活动现场人声鼎沸。我市各大医院选派优秀医生下乡,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

  城乡关系重塑,城乡循环畅通。根据数据:聚焦“硬件短板”,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2.17万公里;今年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36个,新增总容量55.4万千伏安。聚焦“民生实事”,不断扩大农村特殊儿童集中受教比例;每月对建制村至少开展1次义诊服务,已服务群众46.1万人次……

  多样的产业——

  ·因地制宜·

  暮色时分,星辰渐明。坐落在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的北川县石椅村,羌式的小楼、火红的灯笼、绚烂的篝火、嘹亮的歌声……这张印满羌族文化的“金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

  “美丽风景、羌族特色令人流连忘返!”游客王红丽说,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过的“乡村振兴很好的样子”,值得一来。

  据介绍,今年1至9月,石椅村接待游客28.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991万元,尤其是旅游旺季,村民一个月就能挣到以前一年的钱。

  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排第一。农民的“钱袋子”鼓了,生活才更有奔头。然而,乡村风貌多样,资源条件各不相同,如何科学规划、“一对一”规划,是一门学问。

  绵阳明确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结合资源禀赋、文化基因和传承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聚焦“乡村共富”,实施乡村重点产业提升行动,通过推广“一园一策”“一镇一业”,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08个,4个乡镇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不仅如此。实施乡村重点产业提升行动,挖掘大禹文化、嫘祖文化等农耕文化品牌,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工艺美术、休闲旅游、体验经济等产业形态。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3个传统农业文化纳入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一个个特色富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发展。

  ——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走过鲜花簇拥的村道,便来到村里打造的“人气火爆”鹧鸪啼民宿。据介绍,该村集体成立了金炉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统一流转全村田地、林地,实现了全村人均增收1000元。

  ——盐亭县嫘祖镇嫘祖村深挖嫘祖文化,借力华夏母亲嫘祖国家纪念公园,推行景村一体化模式,将村社建设与景点打造同规划、共发展,形成共建共融的利益联结体。

  ——江油市大康镇星火村围绕“四季花海·星火村”特色主题定位,将创意农业与休闲农业结合,利用成片粮食作物打造独特田园景观,探索“特色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

  乡村的根基——

  ·善治之路·

  和美乡村,村落美是必然,人们生活美、心灵美也是必须。

  以全国文明村镇——游仙区魏城镇为例,随机走进青云村,街道笔直平坦、村居整齐划一、家风家训标语随处可见、村民个个精神昂扬……“我们村各家的家风家训经过数代修订相传至今,希望教育、培养好下一代,为家乡培养更多人才。”村民王大爷说。

  从一域观全局。我市通过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建设,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2个、省文明村镇29个、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12个。

  伴随着文明的持续滋养,我市在村民“文明”上下足功夫,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随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行动启动实施,我市全面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立乡镇级、村级片区党组织,全市已建立31个乡镇级党工委和164个村级片区党工委。同时,探索建立“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三定三管三评”监督管理机制,开展基层群众自治试点工作。

  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为导向,各地探索出乡村治理的新方式新方法,也随之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新机制。

  时下,走进涪城区新皂镇刘家坪村,村民们幸福的笑脸、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处处展现着推行村规民约带来的可喜变化。

  记者注意到,在村委会张贴栏上,涵盖土地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等八大方面内容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

  “这些规则都是针对村里发展实际找出的问题。”工作人员介绍,村规民约制作完成后,经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户代表共同商讨签字通过实施。村民陈耘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村规民约,邻居相处得更和谐,卫生也搞得特别好。出来走一走,心情特别舒畅。”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还在人。我市聚焦“人才兴村”,一方面择优选派新一轮驻村帮扶干部,开展村社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另一方面完善村干部选拔培养激励保障机制、乡村人才引进激励机制,让他们留得安心、更有发展信心。

  环境的美丽——

  ·形魂兼顾·

  初冬时节,走进三台县三元镇三清村,绿树翠竹中,农家小楼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文化墙上,精美别致的画卷描绘出富饶乡村……

  可以说,现在的三清村,俨然一个“绿富美”。但当地负责人说,从前,这里还面临着“脏乱差、低次散”的难题,各种小广告到处张贴,河道白色垃圾随处可见。

  嬗变,因何而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关键。绵阳按照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健康意识增强、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的工作目标,围绕垃圾、污水、厕所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内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特别是去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以来,聚焦农村地区路面地面清扫、垃圾堆物清运、水面屋面清洁、广告招牌清理和违章搭建清除,场镇定点划线停车、定时清扫保洁、定期洒水降尘和定位规范经营,实施村社“五清”、场镇“四定”工程,建立“月检查、月通报、季评比”考评机制,每季度开展“十佳、十差”乡镇(街道)评选。

  曾经晴天一身灰、垃圾靠风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分别达96%、100%和76.6%。绵阳1200多个行政村,污水有了家,所有行政村垃圾有人拉。

  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绵阳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今年深入开展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特色民居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宜居型农房建设和川西民居普查工作,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类项目10个。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市创建中国传统村落16个、四川传统村落48个,评审认定31栋绵阳市特色民居,培育认定50名带头工匠。

  从一村美到全域美,从一户乐到家家和,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图景会在绵阳一一展现,我们且期待!


原文链接:http://nyncj.my.gov.cn/zwdt/sjbm/437355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民工调研网 nmg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