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综合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农名工调研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4-03-30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深入推进强县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聚焦聚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蹄疾步稳推进“三美”乡村建设;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力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统筹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市聚焦聚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底气更足。

  “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95亿斤左右,力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与工业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同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将一如既往地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发展态势稳中有进四大亮点完美呈现

  粮食生产在多灾之年实现丰收增产。面对去年夏收期间多轮强降雨和全年病虫害高发影响,全市上下抢晴战雨、虫口夺粮,粮食生产再次实现丰收增产。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粮食实现“三增”,即面积1189.6万亩,比上年增加1.19万亩,增幅0.1%;平均单产397.86公斤,比上年增加2.76公斤,增幅0.7%;总产473.08万吨,比上年增加3.75万吨,增幅0.8%。

  龙头企业培育跑出发展“加速度”。坚持大抓龙头、抓大龙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两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目前,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14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量达419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12家。农业领域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11家、“银种子”企业30家,分别比上一年增加5家、16家。

  “襄”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蓄势腾飞。确定“襄飘天下”为襄阳农产品全品类领军品牌,构建了“1(全品类领军品牌)+N(单品区域公用品牌)+S(重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品牌矩阵,组建了品牌运营公司和品牌协会。襄阳农产品多次亮相中国农交会等农业展会。我市举办了4次品牌发布推介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一批“先行示范”。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两基”补短板建设,统筹推进产业兴村、旅游活村、文化立村、“三治”治村,培育了堰河、八一、油坊湾、李老湾、惠岗、黄龙观、周湾、莺河、姚庵、田山等一大批先行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同时,着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建设“三美”乡村,打造美丽乡村建设3.0升级版,通过三年努力,建成50个以上“三美”乡村标杆村、200个以上先进村、1000个以上提升村,为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襄阳示范。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标杆村9个、先进村33个、提升村165个。

  聚力稳产提质增效创新激活发展潜力

  重点领域需要重点发力,聚力稳产保供、聚力提质增效、聚力“三美”建设、聚力改革创新、聚力强基固本,一套“组合拳”下来,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等全面开花,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得以夯实。

  “粮袋子”“菜篮子”扛牢提稳。去年粮油实现“三增”,即面积增、总产增、单产增。另一方面,“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全市生猪出栏641万头、牛出栏33.16万头、羊出栏123.31万只、家禽出栏7233.98万羽、禽蛋产量41.8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99%、5.27%、-5.26%、1.22%、3.44%,畜禽产量进一步提升,猪、牛出栏量位居全省第一,肉类总产、禽蛋产量位居全省第一,为保障城乡居民肉食品供应作出重要贡献。全市水产品产量21.82万吨,同比增长4.36%,完成去年任务的100.97%。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聚焦聚力推进粮食、生猪、茶叶等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持之以恒补链、延链、强链,全市农业产业化新签约项目合计465个,总投资1528.3亿元,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042.7亿元。全力擦亮、打响“襄”字号农产品品牌,选定“襄飘天下”为我市农产品全品类领军品牌,多方位宣传、多渠道推介,加快打造“全品类领军品牌+重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襄”字号品牌矩阵。着力打造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明确了“一心引领、一区配套、一线联动”的建设格局、“四服务五功能”的建设定位以及“一年出形象、两年成体系、三年见成效”的工作目标,全国性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国家生猪交易中心湖北省交易市场、阿里巴巴线上交易平台等功能性项目完成签约,一批支撑项目基本成形,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加快推进“十百千”工程建设,全市初步建成标杆村9个、先进村33个、提升村165个。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工程”。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新建改农村厕所1.52万户,超额完成全年1.48万户建改计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99.7%。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全市5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8个村获评清廉村居建设省级典型村,3个村获评省级“一约四会”典型村。推动全市2467个村修订村规民约,2251个村运用积分制促进乡村治理。

  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427.95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的55.57%;开展市级“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各县(市、区)共申报市级改革试点10个;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托管服务面积1108万亩次,服务小农户63.44万户次;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229.35亿元、集体土地2199.33万亩、村级经营性资产68.73亿元;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农村产权累计交易35928宗、交易额107.41亿元;高位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全市化债目标总额31.77亿元,已实现全面清零。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97.96%。新批准认定16家省级示范社、10家国家级示范社,共发展家庭农场121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005家。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去年争取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资金4030万元,较2022年增长180%,按要求完成项目试点任务面积61.5万亩。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聚焦聚力产业发展

  “守住一条底线,坚决扛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治责任。”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将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据介绍,这些基础包括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入推进机械助农、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夯实农村人才支撑。

  据悉,2023年,我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4万亩。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0多万亩,占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的75%。在现代种业方面,全市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4个,襄城区和老河口市被评为首批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全市新增农机总动力30.06万千瓦,总量达到795.6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8%,位居全省前列。

  “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今年将大力实施提单产、优结构、增地力三大行动,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业发展挖潜力、提质量、增效益。”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将以小麦单产提升带动全市粮食单产升级,在8个县(市、区)整建制开展单产提升行动,促进小麦单产较大幅度提升,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推动全市小麦单产突破360公斤、总产增加5.56万吨,力争带动全市粮食单产突破400公斤。积极推进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优质“双低”油菜面积保持在80万亩以上,高油酸花生种植规模达10万亩,高油酸花生种子繁育面积达3万亩。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必须确保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合格。市农业农村局目前正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从严从快查处违法行为,切实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权益,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提供支撑。

  如何以科技和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首先是发挥科技利器作用。围绕优质粮食、生猪、茶叶等优势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持续推进院士专家团队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和农业科技“五五”工程。持续深化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达到学生满员入住要求。加强枣北黄牛等特色优异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强化种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快襄阳正大种业上市步伐。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提高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机收减损水平和烘干处理能力,提升粮食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

  其次是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实施经营服务体系提能行动,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能,引导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鼓励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村社共建,支持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创办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各50家。全面推广家庭农场名录系统、一码通登记赋码和“随手记”记账软件,提升家庭农场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政银担险社(场)对接合作,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贷款和保险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六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组建服务联盟。

  在建设“三美”乡村中,积极探索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样板,以打造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乡村为重点,以中心村为主要对象,串点成线打造乡村精品线路,连片推进乡村建设,力争建成10个标杆村、40个先进村、200个提升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和支撑。

  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实施乡村产业培优行动,深入推进十大重点、五大优势农业产业链建设,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聚力发展粮食(优质稻米、优质小麦)、蔬菜(食用菌、山药)、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茶油)、茶叶、生猪五大优势产业,建强扶优链主企业。按照全市“项目建设年”工作要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以赴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玉湖冷链国际食品交易园等20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确保襄阳国际旅游茶城、盼盼食品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持续建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平台载体。

  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深入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鼓励各地集成政策、集成要素、集成服务,聚焦聚力培育一批年产销过10亿元、30亿元、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新增省级、市级龙头企业40家以上,新进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高于工业产值。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推进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建设成势见效,加快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襄阳国际旅游茶城建成运营;新建、提升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和在地加工园区,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提升市场交易集散能力,逐步实现“买全省、卖全省”“买全国、卖全国”。

  擦亮、打响“襄”字号农产品品牌。坚持市场化运营、多渠道宣传、全方位推广,组织品牌主体参加各类展会,支持襄粮集团及有关市场主体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平台,聚力打造牛肉面、大米、高香茶、高油酸花生油等核心产品,持续推进中国有机谷、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襄阳大米、襄阳黄酒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建设好、运营好、推广好“襄飘天下”品牌矩阵,不断提升“襄”字号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gzdt/202403/t20240330_358725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民工调研网 nmg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