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综合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农名工调研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维权援助

耕地季节性休耕一年一熟制玉米生产技术

时间:2021-07-15 来源:沧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技术要点:5月至6月等雨趁墒播种,在保证玉米出苗的基础上,一般年份全生育期浇水1次,亩灌水40-50m3,有条件的地方,提倡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浇水量。

  1.整地。

  秋季收获玉米后,提倡在秸秆粉碎还田基础上深耕(松)30-40cm,打破犁底层,平整土地(翻、耕、耙、耢),利于土体贮存冬春季降水,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品种选用。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品种。宜选择丰产性能好、综合抗性好、经济系数较高的耐密型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如登海605、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京农科728、纪元128、蠡玉89等。

  3.种子质量和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纯度≥96.0%,净度≥99.0%,发芽率≥95%,含水量≤13.0%,发芽势强,籽粒饱满均匀,无破损粒和病粒。

  对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或药剂拌种。

  4.精细播种。

  (1)播种期。

  一般在5月至6月等雨或适墒播种,以适当早播且要避开灰飞虱危害和授粉期高温为原则。

  (2)播种形式和播种量。

  采用50-60cm等行距或宽窄行(宽行距80cm与窄行距40cm交替)机械播种,做到播深一致、下种均匀。播种后及时镇压保墒。根据品种特性、留苗密度及种子质量等因素综合确定适宜播种量,一般每亩2.5-4kg。

  (3)免耕播种技术。

  采用施肥播种机免耕播种。根据测土配方,计算施肥量。采用缓释肥或玉米专用肥一次底施的方法,每亩底肥用量折合纯氮12-15kg,保证种和肥间距5cm以上,防止烧苗。有条件的地方,推荐采用种植行清垄种肥异位同播技术。

  (4)浇出苗水。

  播种后0-50cm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70%时,立即浇出苗水,亩灌水量40-50m3。

  (5)播种后防治病虫草害。

  播种后,墒情好时进行封闭式喷雾,墒情差时进行定向喷雾处理防除田间杂草。喷施除草剂时,添加防治灰飞虱、蚜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的药剂。喷药时应退着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切忌漏喷或重喷,以免药效不好或发生局部药害。另外,注意不要在雨前或有风天气进行喷药。

  5.苗期管理。

  (1)间苗定苗。

  玉米3-4片展叶期间苗,5-6片展叶期定苗。去小苗、病苗、自交苗和与品种特性不符的杂苗,留壮苗匀苗。缺苗时可留双株。

  (2)留苗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风灾情况确定留苗密度。紧凑型、矮秆品种亩留苗4200-5200株,高秆紧凑型或中秆半紧凑型品种亩留苗3600-4200株。高水肥地块、常年风灾较轻的地方取上限,低水肥地块、常年风灾较重的地方取下限。

  6.灌溉。

  玉米各生育阶段,若0-50cm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以下标准,可进行灌溉。拔节期65%,大喇叭口期至灌浆初期70%,乳熟至蜡熟期60%。每次每亩灌水量控制在40-50m3。

  7.追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没有底施玉米专用缓释肥的地方,要进行追肥。趁雨或结合灌溉亩追施纯氮12-15kg。

  8.病虫草害防治

  先采用赤眼蜂控制玉米螟、杀虫灯诱杀成虫等绿色防控措施,玉米中后期重点推广玉米“一喷多效”减灾技术集成措施,药剂以生物农药为主。蚜虫和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的传播者,应对其进行重点防治。玉米苗期注意防治蓟马、灰飞虱、蚜虫、棉铃虫和瑞典蝇等虫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和褐斑病,抽雄前防治玉米螟蛀茎;灌浆期防治蚜虫、螟虫、红蜘蛛和纹枯病等病虫害。雨季田间大草较多时,要防治杂草。

  9.收获。

  收获籽粒的玉米,在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果穗收获后及时晾晒。

  适于青贮的品种可以适时收获,全株青贮用作饲料。

  

  

  

  

  

  沧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1年6月

  

  


原文链接:http://www.nync.cangzhou.gov.cn/nszd/811854.shtml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民工调研网 nmg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