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综合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农名工调研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农民工

通辽市肉牛产业“十三五”期间亮点工作

时间:2021-07-15 来源:通辽市农牧局 作者:佚名

  

  

  通辽市属于内蒙古典型的农牧结合经济类型区,是世界著名的肉牛黄金带。近几年,全力推进肉牛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现已形成肉牛良种繁育、规模养殖、精深加工、线上线下交易、金融创新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肉牛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带动万千农牧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到“十三五”末,全市牧业年度牛存栏预计达到29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83.8万头,预计年底出栏肉牛10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能力80万头,牛肉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各项主要指标均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2017年通辽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2019年被认定为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一、肉牛种业持续加强

  我市黄牛品种改良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先后培育出“科尔沁牛”“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肉用性能优异的中国西门塔尔牛已成为通辽市的当家品种,数量占到全市牛存栏的96%以上。全市建有国家级重点种畜场(公司)3个,建有国家级种公牛站1个,已形成了育种、制种、供种、推广为一体的良种繁育体系,年培育种公牛100头,年生产冷冻精液250万支以上,在全国100头最好的种公牛中我市占1/3以上。健全完善市旗镇村四级良种推广机构,设置肉牛冷配站点3027个,年冷配母牛100万头以上。以科尔沁肉牛种业为引领,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创建自治区级肉牛种子技术创新中心。

  二、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

  全市以标准化养殖为载体,制定并推广《科尔沁肉牛品种要求》等28项地方标准和科尔沁肉牛“蒙”字标标准,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2%。2020年新建或改建起点高、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的人畜分离示范性规模育肥牛场30个(万头牛场10个、千头牛场20个),规模化以上育肥牛场年出栏育肥牛能力达到35万头;建设适度规模(母牛存栏300-500头)标准化母牛繁育场30个。探索推广村外建舍、集中养殖、人畜分离模式,新建或改建存栏1500头规模人畜分离养殖小区130个,通过入股合作、托管饲养、“合作社+基地+品牌”、综合服务等方式经营。据统计全市有1260个嘎查村以养牛为主导产业,32万户、106万农牧民从肉牛产业中获益。

   三、金融保障更加完善

  2020年,我市出台了《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肉牛养殖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金融支持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市牛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牛产业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通过整合项目、财政投入等方式,对肉牛养殖、产品加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市场销售等各环节进行扶持激励。制定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在全国首创肉牛产业保险贷,大力推广肉牛e贷、担保贷、养殖贷等系列产品。创新“保险+”模式,完善活体抵押,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进入肉牛产业。截至目前,贷款月余额106.18亿元,1年期余额81.49亿元,1-3年期23.33亿元,3年以上1.36亿元。设立全国首家牛产业专营服务中心,将为通辽市肉牛养殖、加工提供专属特色金融服务,全流程、批量化支持牛产业发展,进而带动更多金融资源为肉牛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优质精准的金融服务。

   四、品牌宣传进一步提升

  全市现已有全国全区知名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标识。“科尔沁牛”已注册地理标识;“科尔沁KERCHIN”及图标被中国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科尔沁肥牛”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识注册,现年供港供澳活牛接近2万头。在通辽肉牛文化产业博览园已连续三年举办通辽肉牛产业博览会暨国际肉牛产业高峰论坛,提升“中国草原肉牛之都”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黄牛”为媒、推广“通辽”。“科尔沁牛”认定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到258.1亿元。现正与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策划通辽品牌提升方案,高效打造科尔沁牛产品品牌。



  


原文链接:http://nmj.tongliao.gov.cn/nmyj/tlrn/2021-01/28/content_301d776e2c2b4846b9797aaa1a37c949.shtml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民工调研网 nmg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