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综合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农名工调研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植根农技铸芳华——付清菊

时间:2021-12-14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她个子不高,一头短发,语速很快,但逻辑清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精明、干练。她三十多年如一日,忙碌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基层一线,为发展谷城县粮食产业奉献着自己最美的青春。她就是市级“三八红旗手”,谷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她叫付清菊。

  

  回顾初心,那时的她只是一个小女孩

  1989年,自襄阳农校农学专业走出校门,就一下子跨入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大门,理想和现实总是有那么一大截的差距,传统农业对一个农村娃并不陌生,但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自那时起,她便在内心里下了一个决心,要以自己所学习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让脚下的这片土地,种出更好、更优质的粮食。

  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来,县农科所开展优选品种试验工作,需要一批年轻的技术人员,而这样的一个工作平台,正好满足了探寻优良品种筛选推广的想法,从此,在试验田里多了一个轻快忙碌的身影。她经常早上五六点钟,踏着晨露,观察农作物植株生长情况,七八点钟,扛着锄头下地为试验品种除草、松土,下午三四点钟开展防虫灭害,五六点钟扛上扁担,给农作物追施农家肥,夜里在灯下总结一天的工作,分析各种作物阶段性长势情况。日复一日,一年过去了,重复枯燥的平淡生活,让身边年龄相仿的同事一个个悄然离开,而这个女孩依然用像鸟儿一样轻快的身影,飞跃在试验田的阡陌中,她用自己的坚韧,守护着每一个可能为家乡农业带来希望的农作物品种。三年后的她,更是成了能够同时独立完成多个品种,多种项目内容监测试验的专家型农业技术骨干,这一段经历,为她全方面发展农业技术研究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畅想未来,用青春书写农业新画卷

  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甘于清苦、乐于奉献”的长期工作下,付清菊同志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农艺师。1997年,为了服务全县优质稻产业,解决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等一系列农业生产中不尽合理的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刚刚成为妈妈不久的她,一头牵挂着家庭,一头牵挂着水稻生长的试验示范,一头是呀呀学步的孩子,一头是全县千家万户水稻丰产丰收的重任。不能让家庭拖下承载多年的梦想,为顺利实现优质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配套推广工作,她走遍了全县11个乡镇的水稻田,从土壤质量到水利设施,从生产方式到种植习惯,都做了深入细致的采样分析和记录。开展了近60多场农民水稻种植技术培训,从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到秧苗栽插要求,从田间管理,到后期的收获,累计培训近2000余人次,通过培训和指导,把新品种优质稻种植技术手把手的教给每一个农民。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全县国标一级优质稻生产取得了645.09kg/亩的好成绩,亩产提高了102.68kg,增产比例达到了19%。在这样卓有成效的成绩之下,付清菊个人获得了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在创建襄阳产粮过亿斤大市中,被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铮铮铁骨写青春,巾帼何曾让须眉”,付清菊在长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实施了省部级粮棉油高产创建39个,开展了水稻新品种、再生稻、“籼改粳”、玉米、小麦全程机械化等示范推广工作。发表了农业生产学术论文8篇,撰写各类调研报告和发布农情信息100多篇。

  走出国门,我是中国农业技术专家

  2005年-2007年受谷城县农业局、湖北省农业厅推荐,通过国家农业部选拔,付清菊受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支援非洲尼日利亚农业。主要指导尼日利亚农民种植水稻和玉米、山药和蔬菜。

  带着国家的嘱托和一个农业人对农业生产的忠诚,她以自己的韧劲和拼劲,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英语会话训练,踏上了支援非洲农业的征程。在异域他乡,炎炎的烈日,无情地灼伤了她的皮肤,脸上出现了一块块的掉皮,同行的工作人员请求她停下手中的工作,等到休养恢复了再继续工作。然而,她并没有因为伤痛而停止工作,她说:我是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我不能因为个人的不适应,而放下祖国交给我的工作任务。

  服务产业,让优质稻米扎根家乡

  “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付清菊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全县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她不顾个人安危,一路逆行,深入到乡镇开展蔬菜生产调研,协助搞好蔬菜产销对接,销售蔬菜达10万吨以上,有效解决了蔬菜销售供应问题。深入开展田间调查,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实行见点打片、见片打面,把病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防治工作被央视《新闻联播》栏目予以了报道。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服务“农业特县”建设,付清菊紧抓优质稻产业发展工作,率先在谷城县茨河镇开展“襄阳好大米”12个香型水稻品种筛选工作,在县农科所开展13个外地引进优质稻米品种筛选工作,为全县优质稻产业发展丰富了种质资源的储备,为推进全县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农业生产不是单行道,为使农业生产实现多车道,走上快车道,付清菊结合谷城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稻虾”“稻菇”“稻豆”等多种高质高效种植模式,服务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主体快速成长。通过县政府的政策引领和各部门大力支持,全县“稻虾共作”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县“稻虾共作”专业合作社(公司)16家,带动235户农户从事“稻虾共作”产业,发展“稻虾共作”种养面积共2.56万亩,初步形成了以苗种繁育、种养结合、餐饮美食等“产、供、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为了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从2017年开始,联合省、市农技推广部门和科研院所,在谷城引进示范“水稻+大球盖菇”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种植模式,获得了成功,2021年大球盖菇平均亩产量为3250公斤,亩产值达1.5万元,平均亩纯收益4375元,高台铺村种植户宋华露地栽培0.32亩,产大球盖菇1625公斤,折算平均亩产5085公斤。在下茬水稻种植过程中,每亩节省肥料投入150元、农药投入40元、人工费用50元,在“肥药全减”的基础上,实现了亩产“千斤粮(稻谷)、亩收万元钱(大球盖菇+稻米)”,为农户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新途径。该模式的示范推广,突出表现了大球盖菇“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三大特点,重点解决了冬季农闲时节的“四闲”,即:闲时、闲田、闲置秸秆作物、冬季闲散人员,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禁烧难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村一品”打造了两个专门从事大球盖菇种植的蘑菇专业村。

  这就是看似平凡的付清菊,在她的身上却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她深深植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铸芳华,不断为自己制定新目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服务全县农业产业发展。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zt/xjhd/202112/t20211210_266260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民工调研网 nmg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