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措施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当前,农资价格上涨,种粮效益下降,农户种粮意愿不强。谷城县农业部门针对性采取三项措施,进一步扛牢粮食生产责任和基础。
一是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县农业部门对照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依据“农业特县”定位和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布局,按照“宜粮则粮、宜茶则茶”等原则,因地制宜提出粮食结构优化建议,经征求各乡镇政府同意,报请县委、县政府通过后,再将粮食生产任务下达到各乡镇,不单纯“一刀切”提出指令计划,确保各乡镇产业结构科学性,也调动各地种粮的积极性。全县落实粮食生产面积稳69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小麦25.43万亩、玉米13.5万亩,确保总产27万吨以上。
二是提升耕地产出质效。深化“藏粮于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全县在庙滩镇、茨河镇、紫金镇等地新建高标准农田3.67万亩。全县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4.94万亩,基本农田完成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能力建设,确保了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三是充分挖掘粮食单产能力。开展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推广“吨粮田”建设。稳步推广“稻麦174”、“麦玉155”吨粮模式,在各乡镇办好万亩示范样板;推行订单农业。支持湖北华茂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冷集镇发展兆优5431“订单水稻”6万亩;支持茨河镇围绕“承恩贡米”地理标认产品,做大做强优质稻产业;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力度,确保小麦、水稻、玉米全程机械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减轻种粮劳动强度;在全县范围内集中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达到100%,重点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亩减化肥用量10千克;支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其中无人机病虫防治率达85%以上,绿色防控率达到45%以上;进一步做好“水稻+”文章,集成推广养大虾,规范“稻+虾”种养,提升“稻+虾”养殖效益,示范推广“稻+大球盖菇”高效模式。
通过努力,预计全县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69万亩以上,总产27万吨以上。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zt/xczxtzxm/gcxxczx/202204/t20220427_278752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