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积分”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南漳县肖堰镇斑竹坪村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推行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办法,村民做好事可以积分,在积分超市中兑换生活物品。通过“表现换积分,积分兑奖励”的方式,将乡风文明“软要求”量化为“硬指标”。这种积分兑奖励的方式,不仅让乡村文明“分值”更有“价值”,分值累积的过程也正是文明积淀的过程。目前,在斑竹坪村,群众之间呈现出互学互比互促的浓厚氛围,大家争做文明事、争当文明人。斑竹坪村探索的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入选了全省“一约四会”典型案例。
斑竹坪村地处南漳县西南山区,荆山山脉腹地。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有423户、14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371人,贫困人口占比25.34%。近年来,该村坚持“物质文明、乡风文明”“两个”文明共建共治,大力实施双脱贫工程,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广大农民群众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精神文明焕燃一新。
一、找谁乡风文明建设的薄弱点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抓手和系统的制度,导致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收效甚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薄弱点到底在在哪呢?斑竹坪村“两委”通过广泛调查,深切感受到当前基层在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中主要面临四大困境:一是共建共治合力不够。在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下,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渐衰弱,少数村民集体观念淡漠、个人利益至上,不愿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去,部分群众呈现出应付性参与的现象。二是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随着精准扶贫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落地,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待遇出现“悬崖效应”,引发部分群众心态失衡。一方面,贫困户滋生“懒汉”心态,甘当贫困户,争享低保待遇,缺乏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打消了非贫困户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对基层治理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三是制度刚性约束不强。当前村级组织在开展村民自治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村规民约和制度规范。但在管理实践中,村规民约主要起宣传教育作用,对违规违约的村民缺乏刚性约束力,导致村规民约形同虚设。四是陈规陋习屡禁不止。随着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生日祝寿、子女升学等人情债泛滥现象在基层有所抬头,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较为明显。此外,少数地方还存在巨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现象。
二、探索切合群众意愿的新途径
自2018年以来,斑竹坪村“两委”与省、市、县各级驻村工作队一同谋划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办法的实施方案。经过前期的拟定与试点,最终形成了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办法,以积分奖励为切入点,设立“积分超市”,通过“表现换积分,积分兑奖励”的方式,让良俗善行“有分值”、让村规民约“有价值”、让乡风文明“可增值”,推动了乡风文明由倡导约束向自治自觉转变,满足了广大群众自觉积极主动做好乡风文明建设的意愿。
1、健全“一套体系”,为行为规范立“标尺”,让良俗善行“有分值”。建立了以“八比八看”(即“比发展,看收入”“比大局,看奉献”“比文明,看节俭”“比学习,看先进”“比卫生,看清洁”“比团结,看孝善”“比品德,看信用”“比规矩,看正气”)为主要内容的8大类35小项评价标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乡风文明评价体系。以户为单位,对本村居民免费发放积分卡,实行一户一卡,每卡基础分为100分,每分价值1元,以积分量化的形式将积分奖励与村民的日常表现联系起来,通过记录村民的孝行善举等行为,实行加减结合原则,给予不同的积分奖励,所得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2、建立“两项机制”,为正向激励增“磁力”,让村规民约“有价值”。通过建立两项机制,使村民“道德积分”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一是随时申报机制。采取自行申报和小组组长、积分管理员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经评审委员会确认后进行积分。同时,鼓励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积极提供好人好事线索及相关佐证材料,经过确认后可享受加分。二是随时兑换机制。在村委会设置“乡风文明”积分超市,陈列毛巾、香皂、蚊香、洗衣液等20余种日用品,明确一名村干部为管理员,群众可持积分卡随时兑换所需的生活用品。
3、做到“三个结合”,为基层治理蓄“动能”,让乡风文明“可增值”。一是评分制定与群众意愿相结合。在制定积分奖励方案的过程中,村委会先后召开7次会议研究方案,以小组为单位,逐户征求意见,确保积分方案群众认可、积极参与。二是积分评定与阶段工作相结合。在“八比八看”之外,还为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环境整治、义务劳动、禁捕退捕等工作的村民单独加分,以此推动阶段性工作落实。三是积分成绩与评优表模相结合。每季度对积分情况进行通报公示,并在年底进行综合排名,将积分成绩作为“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荣誉评选的主要依据,对连续积分靠前家庭将在村史室进行展示,对积分排名靠后的家庭,在评优表模中实行一票否决,并开展帮扶教育。
三、放大乡风文明建设的新成效
通过几年的实践,斑竹坪村“积分制”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凸显四大成效:
一是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去年突遇大雨,32名群众冒雨主动帮助村集体抢收晾晒在广场上的香菇,事后参与抢收的村民每人获15分的奖励。村民闵元武见一处村道两旁树枝生长茂盛遮挡行车视线,义务清理村道两旁的障碍获得5分的奖励。
二是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的内生动力。将“比发展,看收入”作为“八比八看”的首要内容,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3组村民陈雄,因父母残疾,家庭困难,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在“八比八看”活动的引领下,去年养殖11头牛,年收益近10万元。
三是显著促进了勤俭节约文明的形成。在“比文明,看节俭”的影响下,村级建立了“红白理事会”,“人情消费”大为减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村民共同的遵循。去年上半年,斑竹坪村对主动上交垃圾治理费的300多人进行积分奖励,调动了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环境治理已成为村民的行为自觉。
四是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通过“比大局,看奉献”“比规矩,看正气”,积极支持村集体工作的群众越来越多,缠访闹访等事件逐步减少,基层治理效能不断凸显。疫情初始,斑竹坪村对提供物资、设备,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的群众进行积分奖励,调动了175名志愿者、26名捐赠者参与疫情防控。去年8月,连续降雨毁坏了村里一处耕作道,10位村民自行组织维修,事后维修人员给均获得15分的奖励。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zt/xczxtzxm/nzxxczx/202206/t20220602_28226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