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稻村”:增收功在高产田
时间:2022-06-18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我省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主要措施之一,全力推进“千亿斤粮食工程”。高标准农田从哪来?又高在何处呢?来到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探究一下那里的高标准农田。
2019年红光村276公顷水田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在这个基础上,村上在这里修建了稻田公园。眼下这里不仅成为周边群众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更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红光村位于龙嘉街道东北部,由于村上全部是水田,过去一直被称为“稻村”,大米的品质有口皆碑,可多年来光有个好名声,村民却没赚到“实在钱儿”。村里也试过改变人工作业的传统方式,鼓励村民使用农机,可是一来投入太大,二来这大型农机也施展不开。 “以前每家每户的地块太小了,农机根本用不上。”村党支部书记对记者说。近年来,红光村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利用农业项目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村里协调全村406户的土地通过入股或流转的方式,与种植企业开展合作。各家各户的田埂被打破,连成片,这个举措使种植面积一下子就增加了30公顷。同时,配套田间水利设施,做到科学节能灌溉。 吉林省合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只有高标准农田才能实现,现在合作社的土地基本全程机械化。 村书记介绍,“目前,红光村粮食产量提高10%,肥料利用率提高2%,灌溉率提高7%。” 眼下在红光村,大小不一的“烧饼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归方连片的“高产田”;硬化的机耕路、混凝土的水渠一改以往田地的泥泞;水田里没了忙碌的身影,只有来回巡弋的无人机投放有机肥;不少稻田都建有鸭舍,鸭稻共生,节水、节肥、增效。自从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村民们也可以放心大胆走出农田,出外打工。 “家里的地不用惦记了,年底还有分红,出去打工还能多赚一份钱。” 村民如是说。 据悉,九台区已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41个,总投资达14.92亿元。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6/t20220616_84793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