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县:让黑土地“肥”起来,农民富起来
时间:2022-06-22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近年来,东丰县按照“村建点、乡建片、县建区、梯次推进”的发展布局,深入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让黑土地“肥”起来,农民富起来。
新巨强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沙河镇良纯村,共有旱田180公顷。走进合作社的大田内,绿油油的玉米苗在田野中伸展着嫩叶,长势喜人。
赵新凯是该合作社的理事长。从2019年开始,他在当地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尝试采取秸秆覆盖免耕、归行免耕、条带处理免耕三种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耕作。通过几年的经验积累,他发现这种新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种地工序,还能克服春季低温冷害和干旱缺水等不利因素,保证了玉米的出苗率,达到了苗全、苗齐、苗壮的生产要求,苗情和长势也明显好于传统耕作地块。
据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该技术取消了传统秸秆清理、旋耕起垄的耕作模式,秸秆均匀覆盖在农田上,有效减少土地的风蚀和水蚀,起到保护生态、节本增效,遏制土地退化,增加土壤有机质,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等作用。
为了全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东丰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多措并举、积极谋划,不断深入各乡镇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指导工作,为农民讲解保护性耕种知识,并对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使用和空气温度、土壤湿度,播种深度等进行详细指导,在以玉米生产作为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重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它作物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全县共建立保护性耕作高标准示范基地6个,实施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达6.05万亩。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6/t20220621_84845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