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综合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农名工调研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生活

夏种夏管技术意见

时间:2022-06-22 来源:徐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今年4月以来我市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8-9成;6月以来高温天气频发,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导致土壤蒸发量大,旱情进一步加剧发展。当前正值全市夏种用水高峰期,加之持续的高温无雨天气叠加效应影响,给秋熟作物及时播栽和田管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为有效应对当前旱情的不利影响,各级农技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深入生产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强化因类、因田、因苗施策技术指导,确保夏播(栽)作物播(栽)得下,出(活)得来,长得好,为夺取今年秋熟丰收打下良好基础。现提出如下应对技术意见,希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一、水稻

  (一)科学调度水源、及时抢栽抢播。近些天由于受持续旱情和用水高峰期水源紧张的影响,栽插(播种)进度明显放慢,对水稻适期栽插(播种)形成了威胁。因此各地务必要进一步加大水源调度力度,采取抽、引、提、浇多措并举的办法,全力保障水稻栽插(播种)用水需求。对于用水末梢困难地区,不能及时调度水源进行栽插的,应重点做好秧田管护工作,喷施磷酸二氢钾,延缓秧苗生长进程,推迟移栽;同时可以考虑种植部分直播稻,采用机械精量旱直播,等雨出苗,确保不误农时。

  (二)加强栽(播)后管理、确保关键田管措施落实到位。人工手栽秧和机插秧要针对当前的高温天气,强化栽后二次补水田管措施落实,要据不同苗情保持合理的水层深度,护苗活棵,防止缺水造成已栽秧苗干死或高温天气致田间水层温度上升烫伤秧苗;栽后要及时追施返青分蘖肥,在栽后3-5天,田间建立3-5㎝水层,下午5点钟后,结合封闭除草,亩撒施15-20公斤尿素,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对于直播稻,有灌溉条件的要及时上水洇灌出苗,尚无灌溉条件的要等雨出苗;直播稻田要在灌水或雨后田面无明水时,及时开展封闭除草剂喷施,保证封闭除草效果。

  二、玉米

  (一)抗旱播种

  1.抢墒播种。有降水的地区,抢抓降雨墒情,不对地块进行耕翻作业,充分利用秸秆覆盖的降温保墒作用,直接免耕贴茬机械播种,减少土壤水分流失,一次完成播种、施肥、开沟、镇压等作业工序,抢抓播种进度。

  2.造墒播种。根据目前降水预期,尽量不要等墒播种。对于墒情严重不足的地块,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水资源,造墒播种抢农时,一般采用漫灌,喷灌、滴灌等多种不同方式灌溉。也可采取先播后灌,播种时及时封闭除草。

  3.播后抗旱。部分雨前抢播的田块出现不同程度的失墒情况,极易出现已发芽种子因干旱而“吊死”的情况,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既可确保玉米出全苗、出齐苗,又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并结合抗旱保苗开展苗期化除工作。

  (二)播后管理

  1.清沟理墒、防旱涝急转。据市气象局预测,进入6月下旬雨水偏多,存在旱涝急转的可能,在利用好降雨的同时,应加强田间“三沟”清理,增强抗涝能力。

  2.防治虫害。出苗期间及时调查地老虎、蝼蛄、二点委夜蛾等地下害虫的危害,防止缺苗断垄。夏玉米苗期多是玉米螟、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等虫害危害高峰期,及时关注田间虫害发生情况,早防早治、科学用药。

  3.及时苗后化除。玉米出苗后常出现持续降雨,易延误苗后化除的最佳时机,需及时关注玉米和杂草的苗龄,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及时进行苗后化学除草,化除过程中定向喷雾,避免药剂飘入玉米心叶而产生药害。

  三、大豆

  (一)适时播种、查苗补齐。夏大豆播种时间应不迟于六月底。针对当前的旱情,应抢墒造墒播种,对表墒不足,但20厘米深内土壤墒情较适宜地块,应抢墒浅旋播种,选用大豆播种机,一次完成播种、施肥、开沟、镇压等作业工序,抢抓播种进度。对墒情不足但有灌溉条件地块应造墒播种,可先播后灌或先灌后播。大豆苗期相对耐旱,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将大豆苗期安排在雨季到来之前,让大豆鼓粒期与雨季同步。播种后要尽快开展查苗工作,对出苗不齐或缺苗的地块,及时补种早熟品种或绿豆等替代作物。

  (二)科学灌溉、中耕保墒。发生严重干旱且有灌溉条件的田块,要优先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无节水灌溉设施的要采用沟灌、隔垄灌的方式及时补水,在田间平面有70%的地表湿润就可以停水,依靠水的渗透作用保证根系吸水缓解旱情。水源不足的地方可通过输水管或水袋灌溉等措施,扩大灌溉面积,减轻干旱损失。在大豆生育期间,及时中耕松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特别是雨后及时中耕,有明显的抗旱保墒效果。

  (三)应用化学抗旱剂。可用保水剂包衣或拌种。先将种子量1-5%的保水剂倒入适量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将种子倒入搅拌,使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膜,捞出稍干后即可播种。也可以用蒸腾抑制剂、旱地龙等抗旱剂喷施,大豆花荚期喷施1-2次,可减少植株水分蒸腾。

  (四)及时防控病虫草害。干旱高温,红蜘蛛、蚜虫等虫害易偏重发生,要根据发生情况,科学选用药剂,加强防控,减轻损失。大豆播种后出苗前建议使用土壤封闭除草剂处理。用药时,要求土壤表面湿润,否则会影响除草效果;如果播种后封闭效果不好,可在苗后茎叶喷施除草剂,苗后除草重点抓住出苗期和幼苗期,此时杂草与作物开始竞争,也是杂草最敏感脆弱的阶段,除草效果好。

  (五)抗旱不忘排涝。久旱必有久雨,抗旱时不要轻易破坏排涝设施。比如田间排水系统,在抗旱时应该通盘考虑各种涵洞和排水系统,不要轻易破坏,可以合理使用原先设计的各种闭合系统,或者采用便于清理的大草捆、编织袋装满泥土,堵塞排水孔,一旦需要排涝可以很快清理各类排水系统,快速排水。

  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一)做好播前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发芽试验,并晾晒种子1-2天,选择适宜的种子包衣剂包衣后再行播种。

  (二)根据前茬处理选择播种方式。对于秸秆已经打捆离田的田块,建议大豆、玉米带全部采用免耕播种;对于前茬低留茬(5-10cm)切碎还田和留高茬粉碎还田田块建议玉米带采用免耕播种,大豆带旋耕后播种;对于田间沟系建议在播前开沟,播种后开沟易碾压到大豆播种行造成不出苗现象发生。

  (三)保障播种密度和质量。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10-12厘米,玉米亩播4500粒,亩保4000株成苗;粒用大豆行距30厘米,株距10-12厘米,亩播10000粒,亩保8000株成苗;玉米与大豆带间隔70厘米。要根据土壤墒情分别调节播种深度,玉米4-5厘米,大豆3-4厘米,墒情差适当深播,墒情足适当浅播。

  (四)确保玉米施足基肥。未播农户播前一定要调大播种机玉米下肥量(应是净作的两倍),保证亩施高氮复合肥(含氮26%以上)60-70公斤左右;大豆亩施低氮平衡复合肥(含氮15%)10公斤左右。对于已播农户玉米基肥施用量不足,大豆施肥量偏多,建议玉米后期要补足肥料,大豆分枝期采用烯效唑控旺。

  (五)科学抗旱播种。针对当前持续的高温干旱条件,土壤墒情差,播种难出苗的现实,要科学分析,分类应对。根据市气象局预报,6月22-23日有一次较强的降雨过程,对缓解当前旱情极为有利,要抓住此有利时机,提前开好田间沟系,等待有效降雨后及时抢墒播种,或者在雨来临前2-3天播种,等雨出苗。如旱情一直持续或具备造墒的田块,可采用造墒播种技术,免耕小麦茬可采取先播种后灌水,灌后及时排除田面明水;耕翻后播种可先灌水再播种,待所灌水分下渗后,地皮稍变白时(扒开表土不沾手为宜)再行播种;对已播种因旱未出苗田块,要疏通好田间一套沟,等雨出苗,有喷灌或微喷灌条件的也可造墒出苗。力争6月底前完成全部播种任务。

  (六)精准病虫草防控

  1.种子处理。选用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或多菌灵·福美双·甲维盐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精甲·吡唑等进行包衣。拌好后将种子置于阴凉干燥处,晾干后播种。

  2.芽前封闭除草。对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田块,选用精异丙甲草胺乳油进行芽前防除;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田块,播后芽前选用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嗪草酮可湿性粉剂(或噻吩磺隆)喷雾,或乙草胺乳油+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或二甲戊灵乳油+乙氧氟草醚,芽前均匀喷雾。

  3.苗后定向除草。对芽前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苗后根据田间草相特点,选择除草剂喷雾除草。玉米带杂草2-4叶期可用烟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异辛脂(或灭草松),定向喷雾。大豆带杂草2-4叶期可选用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或乙羧氟草醚),定向喷雾。  

  4.科学用药。对大豆叶斑病和锈病、玉米喇叭口期和穗期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玉米小斑病、锈病等,视病虫发生情况在苗后3-4叶、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大豆结荚-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如高效氯氟氰菊酯+虱螨脲+甲维虫螨腈+已唑醇+烯效唑、甲基硫菌灵+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虫螨腈,剂量按推荐剂量,结合农药增效剂激键,采用植保无人机统一飞防,达到兼防多种病虫害的目的。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j.xz.gov.cn/zt/012006/20220621/8807d5ea-385a-47c7-8f89-576fb692ad2d.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民工调研网 nmg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