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夫妇返乡创业“唱新歌”
“现在,许多地方的木耳已经进入采摘季节,但是我们这里气温较低,预计要等到6月末才能采摘第一茬木耳。”近日,汪清县复兴镇道芬村“新农人”吕倩男来到自家木耳摆栽基地,一边拿着手机拍摄,一边向观众介绍木耳生长情况。在她身后,一行行木耳菌袋整齐排列,一颗颗“黑珍珠”般的小木耳长势喜人。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舞台愈发广阔且具有潜力,像吕倩男这样的“新农人”利用所学所长创业增收,在自身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吕倩男告诉记者,“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她通过互联网短视频形式宣传出售家乡特色农特产品,以新型农民的形象返乡创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2002年,17岁的吕倩男从黑龙江省来到珲春市一家服装厂上班。从那时起,她开始学习俄语,之后当过翻译,卖过进口商品,干过销售,还做过汽车装饰、销售家电、床品布艺等多个行业。创业初期,吕倩男只有10多平米小店铺,发展到如今拥有4个临街商铺。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因为疫情,客流受到限制,线下生意不好做,我就想着开始转行。”吕倩男说。
2020年下半年,吕倩男决定返乡创业,开始人生的第二段创业路。“汪清县是我丈夫的家乡,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各项扶持政策也十分诱人,返乡创业是我们夫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吕倩男告诉记者,栽种木耳虽然与她以前从事的事业跨度较大,但公婆有丰富的经验,能够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创业伊始,她栽种了10多万袋地栽木耳,一家人勤劳肯干,收入相对稳定。两年过去了,吕倩男逐渐掌握了栽种木耳的技术,栽种的木耳菌袋已经达到40万袋。为了提高销售量,吕倩男把目光瞄准了互联网,通过短视频在线上售货。她自学了拍摄、剪辑技术,将手机镜头对准农村的田间地头、风光景色,发布的100余条短视频,以质朴勤劳的和敢于创新的“新农人”形象收获一大批“粉丝”。
“乡亲们很期待网络销售能够成功,让村里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全村人一起奔小康走上致富路。”在吕倩男看来,乡村的未来充满机遇,农业创业一定可以谱出致富之歌。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7/t20220713_85095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