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综合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农名工调研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生活

全市小麦秋播技术意见

时间:2022-09-27 来源:徐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抓好秋播,是继续夺取明年夏熟丰收的重要基础。今年小麦秋播生产技术思路是:以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布局为基础,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主推技术集成应用,切实提高秸秆还田和耕整地播种质量,努力压缩晚播面积,落实好抗逆应变措施,力争一播保全苗,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主要技术意见如下:

  一、明确主推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普及推广优良品种是夏熟丰收的重要基础。要以高产、多抗为主导,以优质专用为重点,主导品种要以偏强筋和中筋半冬性白皮小麦品种为主。各地要根据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要求,明确本地区适宜的主推品种,优化品种布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推动建立专用小麦生产基地,扩大优质小麦订单生产。适宜我市种植的主推品种主要有:淮麦33、烟农19、徐麦35、淮麦44、保麦6号、百农207、徐麦33、保麦330、淮麦46、百农4199等。

  二、抓住关键措施,提高秋播质量

  俗话说小麦生产“七分种,三分管”。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和壮苗,是实现“足穗、壮秆大穗、增粒增重”高产目标的基础。要着重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做到“六个坚持”:

  1、坚持适期播种,压缩晚播面积。我市旱茬小麦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5~20日,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15~25日。近年来,我市稻茬小麦晚播面积大的问题较为突出,秋收秋种要突出一个“抢”字,晚中争早,努力压缩过晚播小麦面积,降低减产风险。

  2、坚持适量播种,确保适宜基本苗。基本苗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高产和稳产。高产、超高产栽培,应在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播种量,以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预期成穗数,在此基础上主攻粒数和千粒重,扩大增产潜力。大面积生产上,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亩基本苗控制在12万~16万之间;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为实现预期的基本苗,要根据播种期、整地质量、播种方式、种子质量等因素,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播种量。耕整地质量高、种子发芽率正常情况下,适期播种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种量,粗放耕播、晚播、气温较低条件下田间出苗率下降,斤种成苗6~7千株,需适当加大播种量。大面积上重点要防止早播田块播种量偏大、基本苗偏多,晚播田块播种量不足、基本苗偏少。

  3、坚持适墒播种,防止烂耕烂种。土壤墒情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时播种,既有利于机械作业,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也利于播后及时出苗。墒情不足时,播后要及时洇水灌溉补墒,促进齐苗。土壤湿度过大或遇连阴雨天气时,要掌握“宁迟勿烂”的原则,首先要采取排水降渍措施,创造适宜的土壤墒情条件,避免烂耕烂种,僵苗不发。

  4、坚持秸秆还田到位,提高整地质量。秸秆还田是否到位,整地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到播种出苗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农机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首先,碎草匀铺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要确保前茬收获机械切碎和匀铺装置高效可靠,留茬高度和碎草长度均控制在10厘米以内,秸秆越碎越好,铺撒越匀越好。前茬收获时适当留高茬(30~40厘米),然后采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灭茬粉碎作业,也是一种高效可行方式。其次,深埋匀埋。墒情适宜时,根据农机条件可采用耕翻、犁旋一体、深旋耕等方式埋草。耕翻埋草效果最好,可最大限度降低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条件的应积极采用。碎草匀铺质量较好的情况下,旋耕埋草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机械动力要足,确保旋耕埋草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确保秸秆分布深而均匀,防止秸秆堆积成团,影响小麦根系生长发育,阻碍水分和养分自然转运,影响根系吸收。第三,提高整地质量。耕翻田块要通过适当的旋、耙方式进一步整地,以达到田面平整,上虚下实,表土细碎。大面积生产上有大量的复式作业播种机,作业效率高,但复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埋草播种作业,往往由于机械动力不足、土壤质地较差、秸秆还田量较大,播种质量难以保证,可在播前增加一次旋耕灭茬整地作业,以确保播种质量。

  5、坚持精准播种,扩大机械匀播。在确保秸秆还田和耕整地质量的基础上,只要墒情适宜,就可以采用适宜的播种机进行机械匀(条、带、撒)播。目前大面积生产播种机类型众多,作业程序、功能、原理有所不同,与传统粗放播种方式相比,总体上播量精准控制、落籽均匀度都能大幅度提高。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机型,扩大机械匀播,提高播种质量,做到播深适宜、深浅一致,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在稻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播种行条带旋耕播种,或秸秆归垄、洁区条带旋耕播种,也是实践证明的可行的高效播种方式,可积极示范推广。

  6、坚持施足基肥,合理运筹提高利用率。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结合耕整地施足基肥,秸秆还田量较大的田块前期增施速效氮肥10%左右,调节氮碳比,防止秸秆腐熟过程与苗争氮。有效磷丰富的土壤适当降低磷肥施用,缺磷土壤适当增加或稳施磷肥,以基施为主。过量施氮地区适当减少氮肥用量,亩产水平500~600公斤的,亩总施纯氮控制在16~18公斤;亩产水平400~500公斤时,亩施纯氮控制在14~16公斤。调整基追肥比例,根据强筋、中筋小麦吸肥规律和目标产量,科学运筹氮钾肥,基、追氮肥运筹比例分别控制在5∶5、5.5∶4.5(或6∶4)左右。有试验示范基础的地区,在高肥力土壤上,推行“速效氮+缓释氮”一次施肥模式;在中等肥力土壤上,实行“速效氮+缓释氮”一基一追施肥模式。

  三、抓好绿色创建,示范主推技术

  抓好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既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要结合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稻麦协同推广等项目实施,建立一批粮食生产示范基地、优质小麦产业基地、优质高产攻关田和示范方,扩大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秸秆全量还田全苗壮苗、机械匀播、高效施肥、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关键技术到位率,加强“稻茬小麦机播壮苗肥药双控栽培技术”、“稻茬小麦精控机械条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小麦绿色化控防倒技术”等主推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

  四、加强培训指导,做好技术服务

  各地要结合各类项目实施,认真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积极开展秋播技术培训。同时,要根据本地实际,及时制定发布切实可行的秋播技术指导意见,充分利用“农技耘”、“微信群”、“云课堂”、“公众号”、“视频号”等现代网络手段,加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优质农资、惠农政策的宣传引导。要深入基层农户开展秋播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要重视对种植大户的指导服务,也不能忽视种植小农户的服务需求,切实将技术指导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五、立足防灾减灾,主动抗逆应变

  要树立全程防灾减灾意识,从播种开始就要落实好抗逆措施。一是药剂拌种,防病壮苗。针对小麦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发生情况,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早播小麦也可用化控制剂拌种,促进生根、发蘖、壮苗。二是配套沟系,排涝降渍。“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配套沟系是防治渍害,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播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机械开沟,每3~4米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厘米,沟深20~3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5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米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沟深30~40厘米;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确保内外三沟相通。稻田套播田块可通过提高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开沟取土量,覆盖畦面,防止露籽。三是适度镇压,提墒保温。播后要适度镇压,弥合土缝,提墒保温,提高种子和土壤密接,促进齐苗。冬前苗期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度镇压,确保安全越冬。四是科学化除,防止药害。坚持“封杀结合、以封为主、科学用药”的防除策略。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封杀化除。越冬前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喷药化除。务必要避开寒潮来临前后用药,掌握在冷尾暖头气温适宜时打药,防止药冻害的发生。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j.xz.gov.cn/zt/012006/20220920/8ccfd965-c2b8-46e6-8002-d0dd2d5ffd7c.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民工调研网 nmg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