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综合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农名工调研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生活

16.5万尾中华鲟鱼苗奔向长江 荆州11年累计放流超600万尾

时间:2023-02-04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丙全、通讯员张玉红)1月10日,荆州市“保护中华鲟·你我同行”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江荆州段李埠沿江码头举行,共16.5万尾中华鲟子二代鱼奔入长江怀抱,开启回归长江自然水域生活的新历程。

  当天上午9时许,由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子二代,满载8辆卡车来到放流点。简短仪式之后,工作人员打开闸门,成千上万的中华鲟苗奔涌而出,顺着通道跳跃翻滚,进入江水后四散开去。

  中华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极度濒危物种,大部分时间都在海洋中生长,性成熟时洄游至长江流域产卵繁殖。受多方不利因素影响,中华鲟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监测数据显示,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规模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1万余尾下降至目前的不足20尾。

  人工繁殖及增殖放流是目前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12年以来,荆州连续开展11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人工群体600余万尾。“根据中华鲟繁殖生长的季节特点,本次放流的都是12至15厘米规格的鱼苗,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负责人周青介绍,中华鲟的成熟期较长,平均初次性成熟年龄在16年左右,亲本数量有限,制约了繁殖数量和放流规模。

  

  本次活动由荆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业农村局承办。近年来,荆州市高度重视中华鲟保护工作,挂牌成立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与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省农业农村厅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建成高规格中华鲟驯养繁育、野外驯化、标准化放流、科普教育等基地,探索中华鲟有效保护新模式。目前,荆州拥有中华鲟子一代个体1500余尾,占全国60%以上,是实现中华鲟长久性保护的重要种质资源。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ywbk/scy/202301/t20230111_80664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民工调研网 nmg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