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流芳乡:绿色循环种养 豆丹变“金丹”
近日,流芳乡青年村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基地,10余亩大棚内养殖的食用豆虫开始采收。每天,村里聘用的3名低保户、脱贫户大清早便来到大棚,一边采收成虫,一边转移幼虫。现场看到,并列排开的大棚内,里面种着大豆,有些豆叶已被吃成网状结构,一条条青色豆虫正贪婪地啃食豆叶,沙沙作响。大的如中指般粗细,长约9厘米,小的也长到了2厘米。清晨时分,天气尚凉,正是它们进食活动的最佳时间段。豆虫的颜色、大小与豆叶、豆荚极为相似,不仔细看,挺难发现它。
豆虫,学名豆天蛾,其幼虫又叫豆丹或豆蝉。它是大豆的天敌,但自身无毒无害,蛋白质含量极高,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属天然的绿色食品。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论和介绍,在华南农业大学沈斌斌教授科研团队的指导下,村里2023年利用大棚种植大豆,套养豆丹,种豆养虫两不误,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循环种养,绿色发展。收获的大豆加工成豆制品,豆渣用作菌菇棒原料,用过的菌菇棒再粉碎还田,大豆的品质和附加值大大提高。
“自7月中下旬起,分3批投放虫卵,确保食用豆虫能够持续上市,卖出好价格。预计今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豆丹成了我们致富的‘金丹’。”石论和信心满满地说。
日前,在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公布的一批科技小院批复名单中,九江流芳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豆科技小院名列其中。近年来,湖口县积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一乡一园”“一村一品”产业振兴工程,着力把流芳乡打造成鄱阳湖畔豆香小镇。
目前,已投资1.2亿元建成豆文化产业园,成功引进18家豆制品企业入驻。该产业园内豆蜗牛、豆天蛾、豆酒、豆花、豆卷、绿豆沙、芽苗菜、豆参、豆皮、豆酱等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仅2022年,豆文化产业园产值已超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76人,产业链上带动就业2400多人,承办各类培训、研学、旅游及考察等活动1000多批次20余万人次。预计2025年,豆文化产业园产值可达10亿元,2035年建设成为百亿级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原文链接:http://nyncj.jiujiang.gov.cn/zwzx/gzdt/xqdt/202308/t20230825_61927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