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综合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农名工调研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生活

乡风文明,在传统滋养中倡树新风

时间:2024-03-09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更是重要内容。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千年儒风泱泱,人文荟萃,不仅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名胜,更为这片土地植下仁爱、诚信、友善、道义的精神之根。新时代建设文明乡风,如何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山东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扎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孝诚爱人、彬彬有礼、奋发有为的儒韵民风,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寻根:从儒风底蕴中汲取向善力量

  守望相助的行为准则、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以和为贵的思考方式……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智慧滋养,今天我们建设乡风文明,仍要以此为根脉。近年来,山东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充分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滋润人心、滋养文明,向上向善的力量更加充沛。

  一来到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记者便被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包围。一眼望去,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用书法写就的家训:“孝悌为本,仁爱为先”“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平凡、勤俭、朴实、孝顺、厚道、真实”……

  走进村民武冒堂的家,堂前屋后、客厅内房里挂满了一家三代人的书画、刺绣作品。门头的对联是爷孙一起写的,客厅墙上还有儿媳的刺绣,一个大大的“家”字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曾是乡村小学教师的武冒堂非常重视儿女教育,三个儿女都通过读书到了城市安居乐业,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延续。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晒家风、亮家训,山东广大乡村普遍建起了家风展览室,把一个个家风家训汇集成册、展览出来,营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浓厚氛围。

  儿孙孝顺有出息,是长辈们最质朴的心愿。在武冒堂家,他的老伴儿周传爱兴奋地翻开一本精美的相册给记者看,并自豪地说:“这是我孩子特意给我们老两口张罗的五十周年金婚纪念相册。花了1000多元呢,人家都说花得值,我觉得太贵,孩子是孝顺,说给我们留个纪念,弥补了年轻时没有结婚照的遗憾。过去生活苦,哪有这个条件。”相册里,周传爱穿旗袍、戴头纱,和武冒堂手牵手深情对望,还有多张一家三代人穿着新中式礼服的合影。每次家里来客人,她都会拿出来,当客人赞叹连连,周传爱便害羞地说一句:“精神头确实还不错,就是脸上褶子多了。”

  在城里安家的孩子们轮流请老人进城,但武冒堂夫妇俩还是更愿意待在村里。武冒堂说,近些年,村里开展了不少文体活动,他年轻时自学的二胡派上了大用场,《梁祝》《翻身农奴把歌唱》等经典曲目他手到擒来。他告诉记者,村里的庄户剧团、广场舞队伍、民间班社等文化队伍常年开展文体活动,“村里住着又舒坦,日子有滋味,根本不想进城呢!”

  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波介绍,武家村在济宁市率先成立了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原来闲置的农资超市基础上,打造了“追历史印记”“访古村旧韵”“赏石雕文化”“走强村之路”为四大轴线的乡村记忆馆,还建立了乡村儒学讲师队伍,推广“儒学治乡”的文化治理新模式。

  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汲取,还体现在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和为贵”调解中心。小到邻里纠纷、夫妻拌嘴,大到购房纠纷、工资纠纷,这里都能调解。“礼之用,和为贵。”在曲阜,遍布城乡的483家“和为贵”调解室,汲取传统文化中“和为贵”“无讼”等思想,把调解工作做在矛盾纠纷激化之前,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能调则不诉”。

  结合历史悠久的村落较多的实际情况,山东一方面加强对本地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全省共建成乡村记忆博物馆210多个,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215个,保护了14个濒危剧种;另一方面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力量,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比如,邹城市唐村镇对古代嘉礼“乡饮酒礼”进行挖掘和复兴,“乡饮酒礼”是古时乡人每年按时举行聚会宴饮的礼仪,在《礼记》中已有记载,蕴含着尊贤敬长之意,唐村镇将之与现代的敬老幸福餐相结合,为传统礼俗注入时代新内涵。青州市益都街道西高村则每年举办传统文化讲座、读书论坛等活动20多次,辅导学生阅读《论语》《孟子》等国学典籍,在村内沿街墙体绘制“新二十四孝”等农民画60多幅,引导青少年感受国学魅力、弘扬传统美德。

  铸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

  乡风文明建设,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山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倡树文明新风,着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新时代文明之花在齐鲁大地绽放。

  在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乡村振兴展览馆的一面照片墙上,今昔对比的照片特别引人注目。20年前的后八里沟村,不仅外欠账目20多万元,村里甚至连一条直的土路都没有,是当时出了名的穷村、乱村、落后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村民无事可干。2005年始,退伍军人宋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抓住机遇办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如今村集体积累固定资产60多亿元。每户家庭平均分得原始股金400万-500万元,村民变股民,年年有分红,实现了原村民1760人的村庄向现有居民3万多人的较大社区转变。

  在富起来的同时,后八里沟村格外重视思想道德建设。《记麦收》《蜕变的后八》《美丽的后八,我的家》《我们家和后八里村的那些事》……泛黄的信纸上记录和见证着村民的精神富足。十几年来,村民撰写的故事、在村民夜校的读书和学习笔记都被完好保存。上夜校、看村报、编修村志、续修宋氏家谱、不定时参与国内外免费研学活动……成了后八里沟村民的日常。为鼓励村民学习,村民凭读书笔记还可由村集体报销买书费。后八里沟村每年还出资近千万元用于扶弱济困、孝老助老、捐资助学等慈善公益事业。宋伟表示,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让村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日子才能越过越火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融入日常生活,激发村民的主体性,才能更好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为此,山东印发了《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大力倡树“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省确定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点2000余个,编写大众化通俗读本,举办新礼仪改革工作座谈会,遴选百位专业辅导员深入基层宣讲,推动美德健康新生活理念进家入户、落在日常。面向农村群众扎实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打造基层党组织书记、先模巾帼等8支宣讲团,组建宣讲队伍15万余人,打造习语润心、明理胡同等一大批宣讲品牌;创作《如此生活》《漫话美德健康新生活》大众读本,推出“苏小妹说美德健康新生活”等融媒体产品,推动自律助人、服务利他等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典型带动、生动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齐鲁乡村大地上落地生根。

  落实:既要亲近农民也要走进生活

    冬日的邹城市,天空中还飘着雪,农舍和田地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白被子。一串鞭炮噼里啪啦后,唢呐声、锣、笙和镲共同发出的高昂喜乐声传得很远,沿途的许多村民都出来看热闹。不过这并不是新媳妇嫁人,而是峄山镇大庄二村的送“好媳妇”喜报队伍。一行队伍从大庄二村出发,一直走到相邻的大庄六村“好媳妇”的娘家,感谢他们培养出孝顺的孩子。这种独特的表彰形式,让获奖的媳妇和娘家父母都赚足了面子。
乡风文明建设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人与事中,因此必须亲近乡村百姓、走进乡村生活。在文明乡风建设中,通过各类文明评选活动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是山东许多村庄的做法。身边榜样的评选表彰让村民有了学习“标杆”,让模范村民有了荣誉感。村民在“比、学、赶、超”中,构建起乡村德治的根基。

  大庄二村党支部书记姜豪介绍,自1993年开始,大庄二村便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十佳孝星”“和谐家庭”等评选表彰。30多年来,累计评选“好媳妇”560余人次、“好婆婆”480余人次、“好妯娌”1300余人次,现在大伙不比谁家“阔”、谁家“钱多”,而是比谁家“荣誉多”、谁的“奖状多”。

  亲近老百姓,就要想村民之所想,切实看到村民的需求。比如,立足乡村养老实际情况,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兴建了高标准的老年公寓,142个房间里都配备了卫生间、阳台、床铺、大衣橱等生活设施,凡70岁以上老人都能申请入住。另外还设有卫生所、幸福食堂。在这里,老人花5元钱,就可以享受一份营养餐。村集体还选派了志愿者组成“敲门队”,每天早晚两次敲门问候,确保老人日常生活的安全便利。

  走进生活,就是要实用,要切实可行。在蒙阴县常路镇常路村,一份慈善志愿者公益积分通用计分标准引起了记者注意。“维修损坏器材计5分/次,引导参与公益计5分/次,陪老人进行户外活动计4分/次,清理垃圾计4分/次……”这份细则囊括了社区公益活动组织宣传,关爱儿童、老人、残疾、特困家庭,村庄环境整治,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等多个方面,村干部和村民执行起来可以直接“按图索骥”。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在山东,很多村庄都有类似的积分兑换超市。卷纸、毛巾、肥皂、洗衣粉、洗发水、热水壶等日用品都可由累计的积分兑换,1分相当于1元钱。细致入微的积分设计,让村民的每一项文明生活习惯、每一次的道德善行,都得到了回应,也许奖励的小物品并不值多少钱,但积分后面的认可却足够温暖人心,从而让群众自觉养成文明习惯,进而成风化俗。

  创新:以真诚贴心服务推动移风易俗 

  当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也需要破除固有的一些陈规陋习。随着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不少农民在婚丧嫁娶和民俗活动上的消费越来越多,且村民之间开始出现相互攀比和竞争的不良风气,加大了农民家庭经济负担。对此,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提出争取通过3年到5年的努力,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山东积极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制定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

  “提倡红白理事会全程办理,取消家族自己办丧”“提倡大锅菜,改用四大盆,取消流水席”……在临沂市兰山区,凡是按“七提倡、七取消”的基础标准要求执行丧事简办,都可以申请1000元的区丧事补助。“2017年以前,村里婚娶丧葬流行大操大办。讲排场、搞攀比,村民认为规格排场是身份和家产的标志,越大操大办越有面子。”兰山区义堂镇韦巷村红白理事会会长韦洪庆介绍,“2017年,村里建成了规范化公益性公墓,占地10亩,含缅怀堂和地下骨灰堂。同年,韦巷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将文明祭祀写进《村规民约》。”

  厚葬不如生前厚养。宁阳县八仙桥街道青川围子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为有需求的村民提供青袖章和小音箱,提供简餐,标准每人8元。兰山区兰山街道砚台岭社区专门为“白事”准备了缅怀馆,一楼用于举办悼念仪式,二楼可以布置丧宴,由社区免费提供场地、音响和桌椅等用具,每桌花费不到100元,大大减轻群众负担。

  婚礼是我国传统礼俗的集中体现,是每一个中国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去年七夕,曲阜一场新中式集体婚礼被无数网友点赞。当地深挖儒家文化资源优势,围绕“婚前礼、迎亲礼、正婚礼”3个环节,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醮子礼、亲迎礼、登喜堂、拜天地、婚书信诺、合卺礼、执手礼”等婚礼礼仪融合贯通,摒弃不文明“闹洞房”等陈规陋习,制定了一套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新中式婚礼流程。采用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布景、着装,淡化“彩礼”等金钱元素,打造“饮醴合德”“家风传承”“印信盟誓”等特色环节,实现“庄重典雅、美而不奢”。目前当地124个“文明礼堂”已免费承办、展示新中式婚礼68场,乡村喜事从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的“面子工程”,回归节俭文明、喜庆欢乐的本源,真正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

  一项文明创建举措,如果接地气,有人情味,就能让人从善如流,就有持久的生命力。山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建设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需要创新思维、疏堵结合、正向引导,让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有荣誉感、成就感、获得感,让文明善治之风润泽广袤乡土。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402/t20240229_90846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民工调研网 nmg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